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要闻
检察要闻
公益诉讼整治“生鲜灯”乱象 切实守护群众舌尖的“美食”
时间:2023-10-25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“生鲜灯”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,我们每天要逛的菜市场,经常去的超市,到处都有生鲜灯的身影。它的存在就是通过调整光照颜色美化食品的色泽和新鲜度,让食品瞬间变得光鲜亮丽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的辨识,容易误导消费者购买到不新鲜的食品,存在食品安全隐患。

10月9日-12日,宣州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干警邀请“益心为公”志愿者对宣州区辖区内的生鲜超市、农贸市场进行走访调查,随机选取生鲜摊位,通过目测光源色差并拍照、利用便携式光谱分析仪现场抽检、调查问卷等方式,发现多个商家在肉类等生鲜区域使用不同颜色的“生鲜灯”,经检测,均存在显色指数低于国家标准的问题。

在一家猪肉铺店里,店主将一块猪肉从“生鲜灯”的照耀下拿到门外进行对比,肉眼可见,“生鲜灯”下的猪肉颜色红润,极易掩盖肉类的瑕疵,带着明显的“美颜”效果。“当前菜市场使用的‘生鲜灯’大多是LED类灯,在灯光的‘美颜’下,摆在摊位上的肉类和蔬菜色泽就会‘失真’。”办案检察官介绍,此前,我国法律没有对使用“生鲜灯”出台禁止性规定,判断商家是否欺骗消费者的关键,是其所售卖的商品质量是否合格,因此尽管“生鲜灯”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上当受骗,也只能不了了之。但根据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,农贸市场照明标准值中的显色指数不应低于80。

办案检察官认为,农贸市场肉类经营者使用显色指数低的“生鲜灯”,影响消费者的色觉感官,误导消费者购买不新鲜的肉类产品,存在食品安全隐患。

食品安全关乎民生。宣州区检察院拟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,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,及时开展整改工作,堵塞监管漏洞,严把食品安全关,保障群众健康安全。同时加大对经营者的宣传工作,强化经营者的诚信经营意识,从而消除商家滥用“生鲜灯”行为,去掉“美颜滤镜”,让食物回归本来面貌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地消费,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。